8月28日,走进封丘县王村乡瓦窑村,“状元小镇”的醒目标识赫然映入眼帘,第三十一届欢送仪式如期举行。全村上下以最隆重的方式为今年金榜题名的19名学子送上祝福与期望。 截至2025年,这个仅有1418人的村庄,已培育出本科以上大学生304名、博士硕士23名,成为远近闻名的“状元村”。而连续多年坚持开展的欢送大学生活动,正是支撑这一育人成果的重要基石。 村党支部为今年考入高校的学子们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助学金。学子们依次登台,表达了对爱心人士慷慨资助的感恩之情,分享了寒窗苦读的奋斗历程,展望了对未来大学生活的美好憧憬。现场掌声不断,既为学子们的优异成绩喝彩,更为他们懂得感恩、志存高远的态度感到欣慰。 村文艺队伍精心编排了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,用“大白话”“土方言”演绎崇文重教的故事,让活动现场既秩序井然又气氛热烈。志愿者们穿梭其间,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保障,活动全程秩序井然、氛围祥和热烈。 据悉,瓦窑村的欢送大学生活动始于1995年。在封丘一中退休教师王俊仁的积极倡议下,村“两委”干部、村内教育工作者与爱心人士共同筹资,设立瓦窑村教育基金,专项用于资助考入一本院校的优秀学子。自此,每年为高考成绩突出的学生举办欢送活动并予以奖励成为固定机制,截至2025年已连续开展31年,累计资助优秀大学生300余名。随着活动逐年深入,欢送大学生不仅成为该村的一张闪亮名片,更化作激励全村学子蟾宫折桂、金榜题名的精神火种。 在瓦窑村的示范引领下和乡党委的号召下,全乡47个村纷纷响应,相继举办大学生欢送会,既增强了优秀学子的归属感与自豪感,更让耕读传家的传统美德深度传承,在全乡范围内营造出崇文尚教、重学向上的浓厚氛围。 “我们王村乡已连续7年成功举办‘奉献爱心 圆梦大学’捐资助学活动,吸引众多爱心企业和社会人士积极参与,累计募集善款139.3万元,资助优秀学子1166名”。王村乡党委书记杨楠介绍说。 近年来,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,瓦窑村注重发挥党员干部、乡贤能人的模范带头作用,通过开设道德讲堂、张贴家训等文化活动,丰富群众生活,弘扬优秀传统文化,推动形成风清气正的村风、民风与家风。 除欢送大学生活动外,该村还连续14年举办重阳节孝亲敬老活动,为70岁以上老人过集体生日、开展义诊服务,配套文艺演出,营造出“家有老人为乐、老人幸福为荣”的浓厚氛围,获评“新乡市首届孝贤文化示范村”。这些举措与欢送大学生活动相互呼应,共同涵养着村庄的文明新风。 “下一步瓦窑村将在激励学子勤勉读书的基础上,进一步整合在职教师、大学生等智力资源,依托寒暑假期开设‘第二课堂’,为学子充电赋能。同时通过举办恳谈会、茶话会等形式,引导在外瓦窑人厚植乡土情怀、主动反哺故土,带回资金、技术、人脉等资源,让育人成果真正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扎实成效,书写‘状元小镇’新的辉煌篇章。”瓦窑村党支部书记张胜强介绍说。 来源:河南日报 点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