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7月7日下午,河北省邢台市威县常屯乡,四名男子结伴外出游泳时不幸溺亡。
7月9日,记者从威县县委宣传部获悉,事发地位于威县常屯乡老沙河流域内,截至7月8日下午,四人遗体已被打捞上岸。
威县县委宣传部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溺亡四人均为成年男性,“一个18岁,一个19岁,一个20岁,还有一个27岁,都是威县当地人。”该工作人员还表示,事发河道附近有禁游标志。目前,警方正在进一步调查溺亡原因。公开资料显示,老沙河为黄河故道,因含沙而得名。其中,老沙河威县段全长37.2公里,流经6个乡镇54个行政村,是威县最大的排沥渠道及重要的输水河道。溺水事故大多发生在野外水域,包括江河、水库、水塘、溪流、水潭等,其危险程度往往超出想象。
野泳时,游泳者可能遭遇暗流、漩涡、水草等,容易发生意外。
野外水域的水未经消毒,水质差,细菌多。一旦与皮肤伤口接触,易造成病毒、寄生虫入侵。
夏日气温高,水面与水下温度差距大,极易造成抽筋,进而增加呛水甚至溺亡风险。
野泳场所通常人员稀少,一旦发生意外,很难第一时间求救或被救,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。
不了解水性,对自己的体力和游泳能力缺乏正确估计,进入水中便可能导致溺水。
即使是习水性的人,未做充分准备活动,下水后突然遭受冷水的刺激,或者游泳的时间过长,体内的二氧化碳丧失过多等原因也会在水下出现四肢痉挛、抽搐,导致失去自主能力而下沉。
安全意识淡薄,在非开放的水域游泳,四肢可能会被水底的水草缠绕而导致下沉,或者陷入泥沙而失去控制能力。
在水中互相嬉戏、打闹,发生意外后又惊慌失措,导致溺水。
身体不好,患有心脏病、贫血、癫痫及其他慢性病的人,可能在游泳中因冷水的刺激而引起旧病复发,从而导致溺水。
人体可以产生浮力的肺部位于上半身,而身体的重心位于下半身。在身体没有放松时,人会沉入水中。2. 将双手举过头顶,这样重心会向上移动,帮助身体仰躺在水面。抬起下巴,尽量让口鼻露出水面,保证呼吸,同时大声呼救。3. 注意周围有没有能帮助漂浮的物品,可将空塑料瓶等具有浮力的东西抱在身前,更有助于漂浮。•“伸“: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,将树枝、木棍、竹竿等递给落水者;•”抛”:将泡沫块、救生圈、密封的空塑料瓶等漂浮物抛给溺水者,帮助其漂浮待援。2. 如果具备下水救援的条件,救援者要从背后接近溺水者,再托起他的身体,让头露出水面,侧游上岸。来源:中国应急管理报融媒体工作部、中国新闻网、国家应急广播